看了一陣子終於入手了,不過很少有相關介紹,
對比市面上的烘豆機,外觀跟造型算是蠻不同的,設計上也有
一些巧思在。
規格
碳纖電熱110V
功率 800W
尺寸 450 x 250 x 360mm
重量 12kg
操作方式 觸控
烘豆量 上限400g 最佳50g~300g
入豆閥門,和一般採用蝶型閥門不同,採用兩片不鏽鋼活頁跟磁鐵組成,
當把手向上,側邊的磁鐵會吸住把手變成關閉狀態。
入豆的凹槽處也沒辦法容納太多的豆子,也沒可以搭配的漏斗,這部分算是
比較不方便的。
豆溫感測器設置在取豆棒旁邊,取豆棒尖端為上方很容易辨別,
觀測完推回去,需要旋轉,將尖端向下,把取樣的豆子釋放回去。
出豆閥門,也是採用磁鐵吸附固定,關閉則是透過前方的橫桿頂住,
跟用重力鎚配置的方式不同。
兩側類似歐翼的開啟方式,是m2最大的特色,烘焙完成之後掀開,可以快速
將機器冷卻,之後取下隔板就可以簡易的清除內部卡住的銀皮。
隔板拆下就可以看到內部的滾筒。
風溫感測器是突出來的那根,這一側會稍微累積一點銀皮,所以建議這一邊
要用毛刷清潔一下。
電熱管在另一側的上方,不過反射板會稍微卡到隔板,實際上不影響使用
,這部分可能是反射板加工上的問題。
銀皮槽每次烘焙完都要清潔,尤其是有些豆子銀皮較多,如果不清潔
第二次烘焙可能煙霧會較大。不過在連續烘焙下,把手還是會燙,記得
要戴上耐熱手套。
m2的出豆散熱方式是透過主體底下的兩顆直流扇,跟散熱盤的設計不同,
不過在整個接豆杯的中間處散熱還是比較不平均。
沒有實體按鍵,採用的是觸控面板。
觸控不算靈敏,所有的操作都要在這個面板上完成。
最近剛好寒流來,從15度左右預熱到風溫190度,大約要7分多鐘。
溫度設置主要以風溫為主,如果設置在190度,那就是風溫達到190就會
停止加熱,此時的豆溫因為感測點在前端,所以溫度還是會比較低。
烘豆機的上限為400g,官方建議最佳為300g,不過我買的是500g包裝
,所以單次都是250g居多,之後會測試看看400g的烘焙效果如何。
上方的豆槽能夠容納的豆子並不多,這部分不是太方便。
採用的是碳纖電熱管,所以內部看起來是紅色的。
烘焙的過程,就可以透過取樣棒去觀察豆子的上色程度。
下豆之前就可以先開啟冷卻風扇。
這次烘焙是1爆密集完就出豆,在控制器上有個Time的按鈕,只要按下就會
開始計時,正常來說在入豆後就要按,不過常常忘記按感覺不是太實用。
烘焙完成,關閉加熱,排煙開到最強,滾筒的轉速調到最低。
為何持續讓滾筒轉動,主要是防止熱變形的問題,等到風溫降到50度以下,
就可以關閉了。
整體的控制幾乎都是手動。
大多數的銀皮會落到下方的抽屜中,每次烘焙完需要清除。
時間,大概在15~20分可以完成一次烘焙。
因為是電熱式,只要銀皮有清潔乾淨,煙霧其實不大,不過
對比直火烘豆機,香氣可能會少一些。
影片中並沒有觸控按鍵聲音,是因為我把面板內的喇叭拿掉了,
這個聲音並沒辦法關閉跟調整大小音量,每按一次就會叫一次實在
有點吵,就直接拆了😅
優點
- 整體的整合相當高,移動相當方便
- 銀皮清潔相當快速簡單
缺點
- 觸控螢幕靈敏度稍差,按的時候有逼逼聲,無法關閉
- 選單介面稍微陽春
- 上方入豆區的容量不多
寫得好,我也在考慮這台,請問您的是M2 還是M2 pro,當初有考慮過台灣的IOC 302 或 QUEST M3嗎?
回覆刪除這台是M2,ioc302 主要還是玻璃的問題,怕不小心撞破,Quest M3屬於比較傳統的電熱型,
回覆刪除控溫系統也比較陽春,相對的M2 使用較多的電路控制,所以故障就比較麻煩,保固問題,
各有優缺點,剩餘的就看個人取捨,畢竟三台的烘焙量都差不多。
請問目前使用陣子上有問題嗎?很想入手
回覆刪除如果烘焙量是200~300g使用上都還可以,如果是超過這個量,
刪除就不推薦這型號
感謝分享,不知是否邀請您加入Line社群一起交流,感謝無私https://reurl.cc/NqgE3k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