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壓偵測器有外置跟內置,胎內式需要讓輪胎
行安裝,也要做平衡,一般要DIY還是比較困難。
所以就買個胎外式的先試用看看,價格也不算貴,
比起前幾年,價格算是下降很多。
內容物
胎壓偵測主機 x1
外胎式感測器 x4
螺母 x4
背膠 x2
小板手 x1
感測器拆裝配件 x1
無micro usb 線材與充電頭
雖然有太陽能充電,建議還是要先接上USB充電,
但是裡面沒有附上線材跟充電頭。
官方給出的續航數據是27天,每天行駛2小時,太陽能有充電的狀態下,
所以一段時間還是需要接上USB充電。
說明書 與 兩片背膠,另外背部沒有任何止滑貼片。
感測器有標示相對應的位置。
拆裝感測器電池的塑膠片
鎖緊螺母小板手
螺母 4顆
更換電池方式,先取下內部的防拆圈。
使用附贈的這塑膠片,實際上塑膠片可以分開,另一側是可以卡住銀色蓋子,
當然也可以將兩片分開套住兩邊卡口。
使用的是鈕扣電池 CR1632
機器上方有兩個按鈕,左側是設置,右側是開關,
上方有太陽能板可以充電,不過效率應該不會太好,建議還是一段時間
透過micro usb接口充電。
設置鍵長按,進入設置
單位有PSI/BAR
胎壓上限 設置,預設是47PSI
胎壓下限 設置,預設是24PSI
傳感器溫度設置,超過80度會發出警報
長按設置鍵 就可以儲存設定了
先接上小米打氣機取得輪胎的胎壓,顯示為25PSI
換上傳感器,顯示為23PSI,不過在傳感器鎖上的時候,會漏掉一部分的氣,
所以準確度誤差2PSI不算太大,還在可接受範圍。
所以準確度誤差2PSI不算太大,還在可接受範圍。
重新測試了一下,將胎壓補到 33PSI
傳感器的讀值為31PSI,兩次的誤差都是2PSI
稍微測試了一下拔除感測器,大概多久,主機才會有警示,從洩氣開始
到逼逼聲,大概10秒左右,兩者間還是有點延遲。
確認沒問題就裝上車,取下氣嘴帽,將螺母鎖上。
用小板手逆時針轉緊螺母。
用泡泡水檢查是否有漏氣
確認各個輪胎的胎壓是不是正常
整個資訊顯示最左側是電量,黃色字體是各胎溫度,白色字體就是各胎的氣壓
,最右側是單位。只要感測器對應位置有裝對,算是蠻直覺的,字體也還算清晰。
單顆感測器的重量是10.6g
安裝時建議先將主機打開,把感測器裝到氣嘴上時,因為有旋轉的動作,
所以傳感器會發送數據給主機,之後胎壓會直接顯示。
如果已經是安裝完成,車子還是需要行駛一段距離,數據才會更新,
刷新的方式也是好幾秒才一次。
優點
- 安裝簡易
- 感測器電池可更換
- 價格低
缺點
- 非金屬氣嘴可能刮到輪框
- 感測器有掉落與被偷的可能
- 沒有附贈線材與充電頭
關於金屬氣嘴的部分,目前沒有打算更換,應該會先使用一段時間再說,
不過更換氣嘴還是要到輪胎行,同樣也是要拆卸,那不如加一點錢買
胎內式,以鐵將軍的價格,胎內跟胎外式的價差約130rmb,大概也是
一組金屬氣嘴的價格了,算下來兩者相差不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